曾靠人口红利撑起工业荣光的东三省,如今在出生率榜单上硬是坐稳了“倒数宝座”,甚至把以低生育闻名的韩国都甩在了身后,堪称国内生育版图里的“佛系担当”。
先拿数据说话,近几年东三省的出生率包揽倒数第一、倒数第二、倒数第三:
2024年直接集体跌破5‰大关:黑龙江以3.35‰的出生率稳居全国倒数第一,吉林4.17‰紧随其后排倒数第二,辽宁4.32‰拿下倒数第三,三省稳稳承包全国出生率末尾席位,对比西藏13.87‰的榜首数据,差距直接拉满。要知道同年韩国出生率大概4.5‰,东三省已然跌破这个“低生育标杆”,新生儿数量一年比一年少,街头的婴儿车都快成稀缺物件了。
年轻人不愿生孩子,本质是现实压力和观念转变的双重夹击:
经济上的底气不足是首要难题,东北重工业转型慢,新兴产业没跟上,就业机会不算多,普通人薪资水平难有大突破,可育儿成本却一点不含糊,住房、教育、托育样样是花钱的“大头”,收入增速追不上开支涨幅,不少年轻夫妻直言“养自己都费劲,哪敢添娃”。
观念上也早已变天,东北曾是计划生育执行最严的地区之一,“独生子女”观念刻进了几代人的认知里,如今90后、00后更看重个人生活质量,不再把结婚生子当成人生必选项,“养儿防老”的老想法早已淡化,再加上职场对育龄女性的隐性歧视,不少女性为了职业发展干脆暂缓生育计划,生育意愿自然提不上来。
更雪上加霜的是年轻人口的持续外流:
过去十年东北流失人口超1200万,走的大多是20-35岁的育龄群体,还是高学历年轻人居多,直接抽空了生育核心力量。这些年轻人揣着梦想奔赴南方城市,不仅带走了生育潜力,还让本地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,东北36个城市全进入深度老龄化,辽宁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31%,年轻人既要扛养老压力,又没了隔代育儿的支持,更没心思考虑生孩子的事,形成恶性循环。
不生孩子+人口外流的后果,早已慢慢显现:
首先是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,工厂缺人手、服务业招不到年轻人,经济发展没了活力,不少小镇街头空荡荡的,只剩老人溜达,烟火气越来越淡。
其次地方财政压力陡增,年轻人走了社保缴费人群减少,老龄化又推高医疗、养老支出,部分地方甚至出现医疗资源跟不上的情况,民生保障难度不断加大。
长远来看,人口持续收缩会让消费市场萎缩、公共资源配置失衡,原本热闹的学校可能面临生源不足,后续经济振兴也少了人口红利支撑,陷入“人少发展慢,发展慢人更少”的困局,东三省的房地产可能会率先全面“鹤岗化。
东三省的低生育困境,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。
![]()
赞(2)